精彩評論

——來自一個“老茶鬼”的真心話
嘿,茶友們!今天咱們聊點實在的。最近有朋友問我:“網上老說大益的1940年青餅,到底值不值得買?那味道真的能喝出‘時光的味道’?”說實話,這個問題問得挺有水平。作為一個在茶圈摸爬滾打十來年的“過來人”,我確實喝過不少老茶,也踩過不少坑。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聊聊,這傳說中的“1940年味道”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先說句扎心的:市面上流通的“1940年大益青餅”,大概率是‘年份標注’而非‘生產年份’。大益茶真正大規模生產是在1970年代以后,1940年那會兒還是手工作坊時代,產量稀少得可憐。
我有個朋友去年花大價錢買了一餅標著“1940年”的所謂“古董茶”,結果泡開一看,茶湯顏色不對,香氣也有股陳年倉庫味。后來才知道是2000年左右做的茶,被“做舊”了。這教訓,血淚啊!
別糾結年份了,咱們聊聊大益青餅本身。作為一個喝過從88青到近期春茶的“老司機”,我總結出幾個關鍵點:
去年冬天,我特意找來一餅2010年的大益7542,和一餅2018年的對比喝。2010年的已經轉化出明顯的樟香,茶湯順滑;2018年的還保留著鮮爽感。這讓我明白,所謂“老味”,其實是時間對茶葉的“雕刻”。
年份區間 | 香氣特點 | 湯感表現 |
---|---|---|
5-10年 | 花果香+陳香 | 醇厚順滑 |
10-20年 | 樟香+藥香 | 稠滑綿長 |
20年以上 | 棗香+陳韻 | 厚重回甘 |
說個我的親身經歷。剛入茶圈時,我被一個“茶商朋友”忽悠,買了幾餅所謂“80年代”的茶。結果?茶餅硬得像磚頭,一泡就散,味道怪怪的。后來才明白,那些都是做舊茶!
痛定思痛,我開始研究普洱茶。現在我的“品茶流程”是:
現在,我喝普洱茶已經不糾結年份了。我更看重的是“適口為珍”。就像我老婆說的:“茶再老,也得喝著舒服啊!”
我整理了幾條“過來人”經驗,希望能幫到大家:
茶圈水深,但總有人愿意分享。就像我現在,愿意把踩過的坑、喝過的茶都告訴你們。因為我知道,真正的茶文化,是建立在真誠交流上的。
好了,今天就聊到這。如果你也有喝普洱茶的心得,歡迎在評論區分享!??
Copyright ? 2000 -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