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倉味道大嗎?為什么?能喝嗎?有毒嗎?
嘿,你有沒有試過喝普洱茶,聞到一股特別的味道?有時候是那種有點悶悶的、有點陳舊的味兒,有時候又好像帶著點土腥氣?這就是傳說中的“倉味”。你是不是也好奇,這味道到底大不大?它從哪兒來的?這樣的茶,你敢不敢喝?喝多了會不會對身體不好,甚至有毒?別急,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,就像老朋友一樣,隨便聊聊我的感受和想法。
那這“倉味”,到底是個什么味兒?大不大?
說實話,普洱茶的“倉味”,它不是一個特別統一的味兒,而且有的人覺得明顯,有的人可能根本沒注意。不過它通常指的是普洱茶在存放過程中,吸收了存儲環境氣味后產生的一種綜合味道。你想想,茶葉這么有吸附性,放在哪兒,自然就沾上哪兒的味兒了。
我剛開始接觸普洱茶那會兒,就遇到過一些茶,剛一開蓋,那味道就挺“沖”的。不是那種讓人愉悅的陳香,而是一種比較雜、有點悶、甚至有點讓人不舒服的感覺。那會兒我就懵了,這是啥味兒啊?后來慢慢才知道,這很可能就是比較重的倉味了。
不過也有時候,你會喝到一些老茶,它的味道很柔和,有種淡淡的、舒服的陳韻,里面也帶一點點倉儲的痕跡,但這種痕跡不突兀,反而讓茶的味道更豐富、更沉穩。這種,我覺得就不能算“倉味大”了,更像是“倉韻”或者說是“陳香”的一部分。“大不大”這個事兒,真得看具體情況。
這倉味,到底為啥會產生呢?
這就要說到普洱茶的特性了。普洱茶,特別是生茶,它有一個“越陳越香”的特點,所以很多人喜歡把它存起來。在存放的過程中,茶葉本身會進行一系列的緩慢氧化和微生物轉化,這個我們就不細說了,聽起來有點專業。但關鍵是,茶葉在這個過程中,就像一塊海綿,會吸收周圍環境里的各種氣味。
你想想,如果這茶存放在一個通風不好、濕度又比較大的倉庫里,那空氣中可能就有一些霉菌孢子、灰塵,甚至還有其他雜味。時間一長,這些味道就被茶葉吸收了,喝起來自然就帶上了那種感覺。我之前喝過一款茶,據說存放在南方一個比較濕熱的地方,那股味兒就挺明顯的,喝完喉嚨里還有點發干發澀的感覺,現在想想,那可能就是倉儲環境不太理想導致的。
其實,倉味的產生和存儲環境、存儲時間都有很大關系。比如,昆明、廣州、香港、版納這些地方的“倉味”可能就不太一樣。昆明氣候相對干燥,所謂的“昆明倉”茶,倉味可能就沒那么重;而像廣東、香港這種濕度大的地方,如果管理不當,就容易產生比較明顯的、甚至有點刺激的倉味。西雙版納的“景洪倉”,因為氣候濕熱,轉化快,有時候風味獨特,但也可能伴隨著比較強的倉味。易武那邊的倉,又因為原料好、工藝精,可能轉化得比較優雅,倉味的表現也不同。
你看,倉味這東西,真的是跟“環境”脫不了干系。
有倉味的普洱茶,能喝嗎?
這個問題,得分開說。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很重要的區別:**倉味**和**霉味**,那可是兩碼事!這點必須強調!
倉味,就像前面說的,是茶葉在倉儲過程中吸收環境氣味形成的一種味道,它里面可能還帶著茶葉本身的一些香氣,雖然可能不那么純粹,但不是完全壞的。
但是**霉味**就完全不一樣了!霉味,聞起來通常是一種刺鼻的、刺喉嚨的、甚至有點發臭的味道,就像東西發霉了那個味兒。這種味道一旦出現,就說明茶葉很可能已經變質、發霉了。這種茶,我是絕對不建議你喝的。因為發霉的茶葉里可能含有黃曲霉素等有害物質,那玩意兒可是對身體有害的,甚至有風險。記住,有霉味的茶,千萬別喝! 這不是危言聳聽。
那么只有倉味,沒有霉味的茶呢?能不能喝?
其實,很多老茶客,包括我自己,是會喝有倉味的茶的。關鍵在于這個倉味是不是“良性”的,是不是在可控范圍內,以及你個人的接受程度。
有些茶,它的倉味比較柔和,喝起來口感還過得去,甚至覺得這種味道讓茶更有層次感,那喝喝也無妨。我有個朋友就特別喜歡喝有年份的普洱,他說剛開始覺得倉味有點重,但喝著喝著,覺得那種陳韻和倉味結合得挺好,挺有味道的。
不過也有些茶,倉味確實比較重,喝起來口感發悶、發澀,甚至喝完感覺舌頭上有種被砂紙磨過的粗糙感(就像有人提到的“砂子感”),那這種茶,我喝著就不舒服,覺得它影響了茶本身的風味,甚至可能對身體不太好,我一般就敬而遠之了。
能不能喝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自己的感受和判斷。如果你覺得這味道還能接受,口感也還行,那或許可以試試。但如果你一喝就覺得不對勁,或者心里有疑慮,那不喝也罷,畢竟喝茶是為了舒服,不是為了“考驗”自己。
喝有倉味的茶,會中毒嗎?
這可能是大家最關心,也最容易產生恐慌的問題了。一提到“倉味”,有人就聯想到“發霉”、“變質”,然后就是“有毒”、“喝了對身體不好”、“喝老茶等于服毒”這種極端說法。
坦白說,看到“喝老茶如服毒”這種話,我是挺不贊同的,感覺太極端,也太嚇人了。這有點像“一竿子打死一船人”。
我們前面已經說了,**倉味不等于霉味**。倉味只是茶葉在特定環境下吸收了一些氣味,而霉味是茶葉變質發霉產生的。
只要茶葉沒有發霉,沒有變質,只是帶有一些倉儲的味道,那么喝下去,一般不會導致急性中毒。你想想,市面上那么多老茶,很多都帶點倉味,如果都“有毒”,那喝茶的人豈不是早就遭殃了?
不過這并不是說有倉味的茶就絕對安全。如果倉儲環境非常糟糕,濕度過大,通風極差,即使沒有明顯看到霉點,也可能滋生了大量的有害微生物,或者產生了我們之前提到的黃曲霉素等物質。長期喝這種茶,累積起來對身體的影響,誰也說不準。
而且,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對味道的敏感度也不一樣。有些人可能對某些倉儲帶來的物質比較敏感,喝了之后會有不適反應,比如腸胃不舒服、喉嚨干澀等等。
我的看法是:喝有倉味的茶,中毒的可能性相對較低,尤其是在你能明確區分那是倉味而非霉味的情況下。但是長期喝或者喝那些倉儲明顯不健康的茶,風險是存在的,不能完全忽視。 喝茶還是以安全、舒適為第一原則。
遇到倉味重的茶,怎么辦?
如果你手上有一款倉味比較重的普洱茶,你又想嘗試一下,看看能不能喝,或者說,能不能讓它變得好喝一點,有沒有什么辦法呢?
其實,茶葉界有種說法叫“退倉”。簡單來說,就是想辦法讓茶葉里的倉味慢慢散掉一些。
一個比較常見的方法,就是通風散味。你可以把茶葉的外包裝打開,但是注意不是完全拆掉,讓茶葉裸露在空氣中。而是像文章里提到的,讓茶處于“半打開”的狀態,敞著口,跟空氣接觸一段時間。這樣可以讓茶葉和空氣進行氧化,有助于倉味的揮發。
不過這里有個講究。文章里也說了,完全敞開,氧化的太快,可能把茶葉本身的好東西也破壞了,口感變得很糟糕。控制好通風的程度和時間很重要。這就像給茶“呼吸”,而不是“暴曬”。具體要敞多久,怎么敞,可能需要根據茶葉的實際情況和你的經驗來調整,有點像“玄學”,哈哈。
泡茶的時候,也可以試試看。比如,用稍微高一點的溫度洗茶(就是第一泡快速沖洗一下就倒掉),看看能不能把一部分倉味洗掉。或者,像文章里提到的,有些離地發酵的熟茶,據說倉味就不一樣,可能用開水簡單沖泡就能區別開來,這個我也沒試過,聽起來挺有意思。
還有一種說法,就是“醒茶”。把茶餅、茶磚撬散,放在特定的容器里(比如紫砂罐、牛皮紙袋),讓它在新的環境下慢慢轉化,倉味也會隨之變化和減弱。這個方法需要的時間比較長,而且對存儲環境也有要求。
退倉是個技術活,也是個慢慢摸索的過程。效果好不好,因茶而異,也因人而異。
怎么判斷這茶是好是壞?
咱們再聊聊怎么判斷一款有倉味的普洱茶到底值不值得喝。其實,除了聞味道,喝口感,我們還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:
- 干茶和葉底:看看茶葉的條索是否完整,色澤是否自然。泡開后,看看葉底(就是喝完剩下的茶葉渣)的顏色和狀態。像文章里說的,自然轉化的葉底,可能像老牛皮紙一樣,扯開有彈性,脈絡清晰。如果葉底發黑、發爛、或者有明顯的霉斑,那就要小心了。
- 茶湯:看看茶湯的顏色是否透亮、清澈。文章里提到昆明茶科所的對比實驗,說正常倉味的茶湯透亮度比霉變茶高30%。雖然我們不一定有儀器測量,但憑肉眼觀察,茶湯是明亮還是暗淡,也是一個參考。干倉茶通常湯色會更清亮一些。
- 口感和香氣:這是最重要的。好的普洱茶,即使有倉味,它的香氣也應該有層次感,喝起來順滑、回甘。比如,文章里提到的,陳香普洱前三泡味道層層遞進,第五泡達到巔峰。而霉變的茶,泡著泡著異味可能越來越重,口感發澀、發苦,喝完不舒服。記住那個口感密碼:喝完后舌面如果像被砂紙磨過一樣粗糙,那八成就是有問題了。
其實,喝普洱茶,尤其是老茶,有點倉味是很正常的。就像人老了會留下歲月的痕跡一樣,茶存久了,也會帶上倉儲的印記。關鍵在于,這個印記是“良性的”還是“惡性的”,是“陳韻”還是“敗筆”。
我的感受和總結
普洱茶的倉味,就像一個復雜的話題,沒有絕對的好壞,只有適不適合。你問我大不大?嗯,有大有小,因茶而異。你問我為什么有?因為茶會吸收環境味道,這是它的特性。你問我能不能喝?能,但前提是區分好倉味和霉味,并且你自己的身體能接受。你問我有沒有毒?急性中毒可能性不大,但長期喝倉儲不健康的茶,風險是存在的。
對我個人而言,我更傾向于喝那些倉儲相對干凈、倉味比較柔和或者已經退去大半的茶。那種過于刺激、讓我喝了不舒服的倉味,我是真的不太喜歡。不過我也理解有些老茶客對倉味的“包容”,甚至喜愛,畢竟那也是普洱茶轉化過程中的一種獨特體驗。
關于普洱茶的倉味,你不用太恐慌,也不用完全排斥。多喝、多對比、多感受,慢慢地,你就能形成自己的判斷了。記住,好茶是喝出來的,健康也是自己感受出來的。 喝茶嘛,開心最重要,你覺得舒服、喜歡,那它就是好茶!
大家還看了:
普洱熟茶的倉 普洱茶的倉味是什么回事 普洱茶倉味
精彩評論




責任編輯:董小潔
VIP課程推薦
APP專享直播
熱門推薦
收起
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資訊和視頻,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