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評論




最近跟幾個茶友聊天,發現大家都在吐槽同一個問題:去茶店買茶,導購張口閉口都是什么“巖韻”、“喉韻”、“山場氣”,聽得一愣一愣的,最后要么買貴了,要么買回來根本喝不出人家說的感覺,直接變成“茶葉庫存”??。我自己也踩過坑,去年花了大幾百買的所謂“古樹茶”,結果味道跟超市幾十塊的差不多,氣得我直接把茶具都砸了(開玩笑啦,只是心里拔涼拔涼的)。今天咱們就好好說道說道,六大茶類到底怎么分,怎么買才能不踩坑,省錢又喝得開心!
下面這些問題,絕對是茶友們最關心的,也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。咱們一個個來拆解!
這個問題問得好!六大茶類主要是根據茶葉的制作工藝和發酵程度來分的。簡單說就是:綠茶不發酵,白茶微發酵,黃茶輕發酵,烏龍茶半發酵,紅茶全發酵,黑茶后發酵。就像做菜,有的要爆炒(綠茶),有的要燉煮(紅茶),有的還要發酵一下(黑茶),方法不同,味道自然千差萬別。記住這個核心,你就算入門了80%!記住:工藝決定分類,不是看長得像啥!
綠茶和白茶的區別可大了去了!綠茶是“炒青”或“蒸青”工藝,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,所以顏色綠、湯色清。白茶則是“萎凋+干燥”,幾乎不炒不揉,所以芽葉完整,有白毫。口感上,綠茶偏鮮爽,白茶偏甜醇。就像一個是青春期的少年,一個是溫文爾雅的少女,各有各的好。我個人更愛白茶,因為綠茶有時候喝起來感覺像在喝“草汁”,白茶則溫柔多了。??
烏龍茶是六大茶類里最“花心”的,因為它發酵程度跨度最大!從十幾度的輕發酵到七八十度的重發酵都有。輕發酵的比如清香型鐵觀音,聞起來像蘭花香;重發酵的比如濃香型巖茶,喝起來醇厚有力。所以下次再聽到有人說“烏龍茶都一個味”,你可以直接懟回去:“你喝的是假茶吧!” 我個人最愛武夷巖茶,那股子巖韻,喝完感覺整個人都“仙氣”了!
這是最常見的一個誤區!很多人以為顏色深的都是黑茶,其實紅茶是全發酵,但黑茶是后發酵。紅茶像滇紅、祁紅,湯色紅亮,口感甜醇;黑茶像普洱熟茶、安化黑茶,湯色深紅甚至栗紅,有陳香。簡單記:紅茶是“做出來”的,黑茶是“存出來”的。就像一個是精心打扮的美女,一個是歲月沉淀的佳人,各有魅力。
黃茶是六大茶類里的“隱士”,因為它工藝最復雜,需要“殺青-揉捻-悶黃”,這個“悶黃”一步很容易失敗,所以產量少。黃茶的特點是“黃湯黃葉”,口感比綠茶更醇和。比如君山銀針、蒙頂黃芽,都是稀罕貨。我個人覺得黃茶是“被埋沒的貴族”,味道特別,可惜現在知道的人太少了。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啊!”
當然不是!茶葉價格受產區、季節、工藝、等多種因素影響。有時候幾百塊的茶,可能比幾千塊的還好喝。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。我有個朋友非得買“明前龍井”,結果喝了一口說“還不如我樓下茶館的”,真是花錢買教訓。記住:適合的才是的! 別被“貴=好”的迷思騙了。
這個問題得分茶類看。綠茶講究“鮮”,越新越好;白茶、黑茶講究“陳”,放幾年更好喝;烏龍茶和紅茶則介于兩者之間。所以下次買茶,先問清楚是什么茶,再決定要不要“囤貨”。我自己買茶的原則是:綠茶喝新,白茶存點,其他隨緣。 喝茶是為了開心,不是為了當收藏家。
記住三個字:看、聞、嘗!看干茶形狀是否勻整,色澤是否鮮活;聞干茶和濕茶香氣是否純正;嘗茶湯是否順滑,有無雜味。還有個“土方法”:看泡開的茶葉,有沒有碎末,顏色是否均勻。最重要的還是多喝!我剛開始喝茶時,也是啥都分不清,后來喝了上百種茶,慢慢就有了感覺。所以別怕,大膽嘗試,?? 喝多了自然懂!
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到各位茶友,咱們下次再聊!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