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茶農老李最近有點煩,你說這普洱炒青標準化,聽著挺簡單,做起來到底難不難?今天咱們就來嘮嘮這個話題,看看老李的困惑是不是也能幫你解開些疙瘩。
老李是個實誠人,種了一輩子茶,對普洱炒青這活兒琢磨了大半輩子。前陣子聽說現在講究標準化,說是3步就能搞定,老李心里直犯嘀咕:“這炒茶活兒,能像擰螺絲一樣標準化嗎?”
其實啊,普洱炒青標準化這事兒,還真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明白的。咱們得從幾個方面來看:
不過話說回來,標準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。比如殺青,普洱茶曬青毛茶的加工工藝步驟是:采摘→攤晾→殺青→揉捻→曬干,但具體到殺青這一步,大葉種含水量高,就得“悶抖結合”,這可是老手藝。
炒青工藝是普洱茶加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不僅決定了茶葉的最終形態,還直接影響了茶葉的香氣、口感以及耐泡度。通過高溫快速脫水,炒青工藝可以有效地固定茶葉的形狀和香氣,使茶葉在后續的存儲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品質。
炒青工藝還能去除部分水分,減少茶葉在儲存期間發生霉變的風險。老李說:“以前沒標準的時候,每年都有茶壞在手里,現在規范多了,心里踏實。”
殺青是普洱茶炒制期間的關鍵步驟,其目的是通過高破壞茶葉中的酶活性,使茶葉保持綠色。普洱茶曬青毛茶的加工工藝步驟是:采摘→攤晾→殺青→揉捻→曬干。采摘一般采摘一芽兩葉或三葉,攤晾揮發鮮葉中一部分水分。在走水過程中形成一些香氣物質。
殺青曬青毛茶多采用鍋炒殺青,因大葉種含水量高,殺青時必須悶抖結合。手工炒茶是普洱茶制作工藝中的一大特色,也是保證茶葉品質的關鍵。手工炒制不僅能更好地控制火候,還能通過手感感知茶葉的狀態,及時調整炒制的力度和時間。
其實,標準化不代表完全拋棄傳統。老李說:“現在用機器炒茶,效率是上去了,但有些老味道還是得靠手藝。咱們得找到那個平衡點。”
長炒青 | 圓炒青 |
茶濃重,帶煙熏感,茶色深沉 | 茶清亮,口感清爽,帶花香,茶色明亮 |
云南省茶葉公司規定,普洱茶原料必須使用曬青加工工藝,不得拼入烘青、炒青或其他工藝的原料。曬青茶湯色泛黃,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。烘青茶湯冷后苦味濃重,苦澀不化,耐泡度較低。曬青茶存放多年后,葉色褐紅。
老李最后說:“這普洱炒青標準化,說難也難,說不難也不難。難的是要改變老習慣,不難的是現在有技術有標準,只要用心學,都能掌握。關鍵是得記住,標準是死的,茶是活的,得靈活運用。”
你看,茶農老李的困惑,是不是也讓你有了些思考?標準化之路,道阻且長,但行則將至。希望這篇小文,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。
??愿茶香伴你左右,生活有茶,總有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