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評論



說實話,一開始我也不知道。后來一查資料,嘿,發現這普洱茶的歷史可悠久了!最早能查到的記錄是在唐朝,那會兒的《蠻書》里就提到了普洱茶,不過那時候還沒具體的做法,只是說“無采造法”。
你敢信?那時候的普洱茶,居然是和辣椒、姜這些調料一起熬制!吃的是涼拌茶!?? 對,你沒聽錯,就是當菜吃的!現在云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有這個習俗呢。
其實想想也挺有意思的,現在我們喝普洱,講究的是品味,那時候人家是當飯吃的!
真正有詳細記載的普洱茶做法,是在清朝的光緒年間《普洱府志》里。不過那時候的做法,和我們現在喝的熟普、生普還是有點不一樣的。
你有沒有想過,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古代,人們是怎么制作普洱茶的?
最早的普洱茶,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“生茶”的雛形。采下來的茶葉,先晾曬到半干,然后再用籃子繼續晾曬,直到差不多干了。
這個過程聽著簡單,其實很考驗經驗。曬得太干,茶味就沒了;曬得太濕,容易發霉。這可真是個技術活兒!
古代還有一種做法叫“筑茶”。就是把曬干的茶葉用木棍搗實,放進竹簍里,讓它在自然條件下慢慢發酵。
這過程需要好幾年呢!現在我們喝的老茶頭,其實就是這種古老做法的延續。時間,才是普洱茶的調味劑!
“一壺普洱,一壺時光。”—— 這句話真不是蓋的!
那時候可沒有什么添加劑,全靠天時地利人和。茶葉的品種、采摘時間、天氣、儲存環境…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茶葉就毀了。
現在我們喝到的老普洱,每一片都凝聚著古代茶人的智慧和汗水啊!
時間來到現代,普洱茶的做法有了不少改進,但也保留了很多傳統工藝。
你看,雖然步驟多了點,但每一步都凝聚著匠心啊!
熟普的制作,比生普多了一道“渥堆發酵”的工序。這一步是1973年才研究出來的,當時云南受廣東普洱茶發酵工藝啟發,開始嘗試這種快速陳化的方法。
簡單來說,就是把曬干的茶葉堆積起來,加水和溫,讓微生物幫忙發酵。這個過程大概需要45-60天,期間要不斷翻堆,控制溫度和濕度。
不過說實話,現在有些熟普做得有點“急功近利”了,發酵時間不夠,口感就差很多。
友情提示:好的熟普,湯色紅濃透亮,口感醇厚不苦澀。如果喝到又黑又苦的,那可能就是發酵沒到位哦!
普洱茶不僅單獨喝有味道,和其他東西搭配,更是別有一番風味!
配方名稱 | 材料 | 做法 | 功效 |
---|---|---|---|
普洱山楂茶 | 6g熟普,12g山楂 | 1:3比例放入茶壺,一起沖泡 | 清火降脂,暖胃美白 |
普洱玫瑰茶 | 6g熟普,3g玫瑰花 | 普洱用滾水洗茶后放玫瑰 | 舒緩心情,美容養顏 |
班章易武拼配 | 班章茶,易武茶 | 1:1比例混合,研磨蒸制 | 口感豐富,層次感強 |
說實話,我最喜歡的是普洱+陳皮的組合!老少皆宜,尤其是冬天喝,感覺整個人都暖和了!
做法也簡單:5g熟普配3g陳皮,先用熱水洗茶,然后一起沖泡5分鐘,就能喝到那股獨特的香氣了!
不過要注意陳皮一定要選好的,不然味道就差很多了!
聊了這么多,咱們來放松一下,聊聊普洱茶圈的那些“梗”和趣事!
其實,普洱茶圈還有個不成文的“潛規則”:“不喝新茶,不藏假茶”。新茶火氣重,容易傷胃;假茶更是害人!
“喝茶如識人,好茶如知己。”—— 這話真沒錯!
聊了這么多,你是不是對普洱茶有了更深的了解?
其實,普洱茶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變化和包容。從最初的“菜茶”,到后來的“藥茶”,再到現在的“品茶”,它的角色一直在變,但那份醇厚的味道始終不變。
下次喝普洱的時候,不妨多品味一下,感受一下它的前世今生,感受一下那份穿越時空的味道!??